岱岳区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

来自公文素材库
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

2017年以来,岱岳区紧扣“打造泰城新区,建设幸福岱岳”奋斗目标,加快构建“一区三园四带多极”发展格局,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。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30.8亿元,同比增长7.6%;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.9亿元、增长28.6%。

区域发展开创新局面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新区建设拉开框架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116平方公里概念性规划已进行4轮论证,“十横六纵”、总长187公里骨干路网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并铺开建设;实施污水管网建设、天平河流域生态提升及电力线路改造等工程。

“三园”功能提升完善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产业项目集聚,产镇融合加快,大汶口工业园与满庄镇一体发展,岱岳新兴产业园整合范镇、角峪跨河发展,岱岳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园推进山口、祝阳连片发展,经济社会效益进一步提高。

“四带”辐射效应明显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产业发展规划和功能定位进一步清晰,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,带动作用增强。

“九极”发展势头强劲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以“一区三园四带”为引擎,天平、粥店、满庄、山口祝阳、范镇角峪、大汶口、马庄、道朗、夏张九大区域综合实力稳步提升,镇域实力不断增强。

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瞄准高端招大引强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建立区域空间规划图、产业发展规划图、招商项目库“两图一库”,开发APP应用软件,提高推介精准度。制定“飞地”项目管理办法,打破行政壁垒,严格按照规划布局项目,投资洼地效应进一步显现。改进招商引资考核办法,配强蹲点招商力量,创办招商“擂台赛”,2017年新签约重点产业项目114个,合同引资额1293亿元,其中过亿元项目68个,过30亿元项目12个。

强力推进项目建设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成立重点项目建设指挥部,建立全区重点项目建设问题清单,采取联席会议化解、现场办公解决、调度督导落实等措施,着力破解制约项目建设的问题。2017年,全区在建重点项目60个,玻纤四线五线、远大住工等38个项目竣工投产,唯品会山东运营中心、泰安金融商务区、普惠电子等22个项目正在加快推进。

产业调整迈出新步伐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抢抓省市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机遇,以“四新”促“四化”,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。

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新增3家、达到44家,农民合作社新增130家、达到984家,家庭农场新增119家、达到356家,泰山南麓葡萄酒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,兴岳食品和岱绿特获得山东省第二批知名农产品企业品牌。

工业主体地位更加凸显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实施“三强”企业培植带动工程,4家企业纳入市级培植计划,25家企业纳入区级培植计划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.9%;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85家,税收过千万元的达到45家。全区在建技改项目61个,累计完成投资118亿元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、山东省院士工作站1家、市产业技术研究院8家,中包联盟被工信部命名为制造业“双创”平台试点示范项目。

服务业主导地位不断增强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培育各类电商企业150家,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50亿元、增长37%,被评为山东省电子商务示范县。新引进金融机构6家、达到31家,金融业实现税收1.97亿元、增长14.3%。被认定为山东省重点服务业城区。旅游接待游客、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6.5%和20.8%,泰山天颐湖旅游度假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,全省旅游特色小镇暨精品民宿建设座谈会在我区召开。

改革开放迈上新台阶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,对内深化改革,对外提升开放,以改革开放开创发展新局面。

向改革要动力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,有效化解企业资金链风险;“放管服”改革不断深入,行政权力事项精简率达31.8%;深化商事制度改革,大力推行“50证合一”,积极推进部门热线整合,实现了一个号码对外、一个平台受理;扎实推进司法和社会治理体制改革,我区被评为全省法治创建先进区,岱岳区法院法警大队被最高法院授予“全国优秀司法警察集体”荣誉。信访信息“网盾工程”和基层政协工作创新的经验做法在全市得到推广。新争取国家级试点3个、省级试点8个,市级以上试点总数达到25个,我区被列入全省仅有的两个国家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县;1项国家级、3项省级试点顺利通过验收。

向开放要活力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加大外贸优化升级、外资提质增效工作力度,新设外资项目7个,增资项目1个,实际利用外资完成8368万美元、增长43.4%;外贸进出口总额23.9亿元、增长23%,进出口过百万美元的企业30家。

民生保障取得新成效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区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到28.3亿元,占财政总支出的85.1%。

脱贫攻坚扎实推进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落实专项扶贫资金2549.9万元,94个产业项目全部建成验收;整合涉农资金3770万元,安排公益扶贫项目655个;发放金融扶贫贷款4689万元;44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全部完工。

生态建设成效明显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整治散乱污企业670家、山石开采企业18家,关闭禁养区畜禽养殖场(户)344家,淘汰或更换燃煤锅炉359台;造林6500亩,完成年计划的144.4%;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程项目6个,计划总投资4.37亿元。

社会保障坚强有力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居民基础养老金实现5连涨,企业退休职工待遇实现13连涨;建成幸福院6处、日间照料中心3处,全区首家民办养老机构“岱岳颐养中心”投入运行。

城乡面貌焕然一新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49.6%。违法建设治理拆除总量和台账治理进度均居全市前列,在全市率先全面完成省级台账治理任务。在文明城市创建全市考核中始终保持第1名。满庄镇入选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、山东省绿色生态示范镇和全省重点示范镇,大汶口古镇入选全省特色小镇。范镇郑家寨子村被评为第五届全国文明村,道朗镇里峪村被列入山东省2017年度城乡统筹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。

思想文化建设显著加强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中央电视台等中央级媒体刊(播)发我区新闻稿件287篇(件)。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完成。成功举办第四届“群众文化体育艺术年”活动。“百戏下乡”巡演活动入选全省冬春文化惠民活动品牌项目。广泛开展“岱岳好人”评选,培树“中国好人”1人、“山东好人”5人、“泰安好人”5人。

社会事业蓬勃发展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解决大班额工作完成投资7.3亿元,竣工项目46处、新增424个班,全面改薄工作完成投资2.13亿元、竣工项目164处。建成全省第一家互联网医共体,被确定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省级试点县和省级健康促进县试点,满庄镇被列入国家卫生镇创建计划。群众体育、竞技体育、体育产业全面发展。区民生服务中心受理诉件3.1万件,办理满意率达到99.1%。

从严治党营造新氛围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把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作为各级党委(党组)理论中心组学习的中心内容和区委党校培训的主要任务,区委常委带头讲党课,成立了区委宣讲团,认真开展集中宣讲活动。

强力推动基层组织建设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建成全国第一家主题党日活动中心,推行“主题党日+”模式,打造综合教育平台和实践锻炼基地。实施“梯次推进、晋位争先”行动,开展过硬党支部建设,培树50个“红旗党支部”,11个党支部被市委命名为“泰山先锋”红旗党支部。

突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探索建立“融入式”考察工作机制,在发展一线精准考察识别干部。注重年轻干部培养,制定《关于选调生进行挂职锻炼的方案》。在全市率先制定出台了《泰安市岱岳区干部干事创业容错免责实施办法》,旗帜鲜明为敢担当者担当、为敢负责者负责。围绕“重效率、勇担当、作表率”主题活动,评选宣传“好单位、好党员”,推动形成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。

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扎实开展正风肃纪专项行动,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。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,制定了《泰安市岱岳区党委(党组)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》。严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,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,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