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力

来自公文素材库
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


简介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杨力,法学博士,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、副院长。1974年生,上海市"曙光学者"、上海交大SMC-B"晨星学者"。2005年进入凯原法学院,2006年破格晋升副教授,2007-2008年在最高人民法院访问,2009年在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出站,2010-2011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、杜克大学访学。多次受邀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、最高人民法院、台湾"中央研究院"等学术讲坛或国际研讨会演讲、点评或发言,以及担任多家核心杂志或出版社的评审人。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社会学、司法制度和法律教育。

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、副院长,上海市"曙光学者",上海交大SMC-B"晨星学者",凯原法学院"最受欢迎教师"。


2005年进入凯原法学院,2006年破格晋升副教授,2007-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访学,2009年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出站,2010-2011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、杜克大学访学。

主要研究领域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法社会学、司法制度和法律教育。

折叠编辑本段研究成果

已在《中国法学》、《政法论坛》、《法学家》、《法学》、《法律科学》、《政治与法律》、《法商研究》等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,半数以上为CSSCI期刊论文,被《新华文摘》、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、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》、《人大复印资料》等转载10次,观点摘要2次。承担过部省级和上海市教委重点、曙光计划等纵向课题6项,参与教育部、国家社科重大或重点项目2项。

杨力.jpg

荣誉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获得过上海市哲社优秀成果二等奖、上海市法学优秀成果一等奖、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、中国法学会优秀论文奖、上海交大晨星奖励计划一等奖、第五届"上海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"荣誉称号等。

代表论文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"新农民阶层与乡村司法理论的反证"(《中国法学》2007年第6期)、"司法特殊正义及其运作机制研究"(《新华文摘》2009年第1期)、"The Research of Direction Case and Benign Mechanism in China",(《中国法学》(英文版)2008年第1期)、"中国案例指导运作研究"(《法律科学》2008年第6期)、"最高法院的政治决策过程"(《政法论坛》2010年第1期)、"民事疑案裁判的利益衡量原则问题"(《法学》2011年第1期)、"纳税人意识:公民意识的法律分析"(《法律科学》2007年第2期)、"中国阶层分化与司法多边主义"(《上海交通大学学报》2008年第6期)、"司法多边主义如何可能" (《上海交通大学学报》2011年第2期)、"论税权理念及其底线规则"(《政治与法律》2007年第3期)、 "论承租人先买权的十个问题"(《判解研究》2007年第5期)、"基于利益衡量的裁判规则形成"(《法商研究》2012年第1期)。


代表著作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《司法多边主义》(法律出版社,2010)、《法律思维与法学经典阅读》(北京大学出版社、上海交大出版社,2012),《社会学视野下的法律秩序》(山东人民出版社"法理文库",2006)、《司法推理与法官思维》(法律出版社,2010,合著)、《中国乡土司法修正研究》(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,2011,合著)、《比较法制现代化研究》(法律出版社,2009,合著)、《诉讼理论与诉讼实践》(黑龙江人民出版社,2001,合著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