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木医改: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

来自公文素材库
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

案例导读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这个“免费医疗”的解释,并不是人们普遍理解上的“免费”。其实就是一种新型的合作医疗体制,之所以叫“全民免费医疗”,是当时的从政者一种政治考虑。

改革详情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1982年,古称麟州的陕西省神木县因为新华社发出的一条电讯“陕北有煤海,质优易开采”而震惊世界。十年间,这个陕北大县的财政收入增加了百倍以上,民间财富的增值更为惊人。2009年,这里又因为实施“全民免费医疗”而闻名全国,诸多媒体及医疗机构纷至沓来。

虽说“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”,但是在神木县,2009年3月后,当地人却能够享受到免费的医疗。

“免费医疗”是个噱头?

在神木县,当《民生周刊》记者问及“全民免费医疗”概念时,几乎人人都能解释得很清楚。那就是“凡是拥有神木户口的城乡居民,到定点医疗机构看病住院都享受平等的免费医疗待遇”。

这项政策的要点有两个,一是“全民”,凡是拥有神木户籍的居民,不分干部还是职工,市民还是农民,都能享受无差别的政策优惠。二是“免费”,县级医院住院费用400元以上、每年总额在30万元以下的,全

部由财政资金予以报销。

这个“免费医疗”的解释,并不是人们普遍理解上的“免费”。神木县卫生局局长白枝堂解释说,其实就是一种新型的合作医疗体制,之所以叫“全民免费医疗”,是当时的从政者一种政治考虑。

神木县的医疗模式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全民免费。因为按照规定,只对参保者实行门诊医疗卡和住院报销制,门诊每人每年可享受100元补贴,住院报销也设定有起付线,县级医院为每人次400元,起付线以下由患者自付,起付线以上由县财政买单,而一些特殊检查费、治疗费和材料费每人每年报销上限为30万元。

此外,在《医保目录》之外的药品,患者只能自己付钱。严格来说,这充其量只是一种有限度的免费,但其报销比例远远高于新医改方案中“2010年人均120元”的补贴标准。

如此一来,神木“全民免费医疗”的样本模式在很多人看来,只能是个孤本,根本无法推广和让其他地方学习。

“‘免费医疗,难在监督机制上。”神木县康复办主任张波告诉记者,为防止全民免费医疗带来的道德风险,神木县在制度上设置了重重“门槛”。

按照规定,当地城乡居民的住院患者要报销医疗费,需要达到一定的起付线:在乡镇医院治病,起付线为每人次200元;在县级医院为400元;县境外医院为3000元。每人每年报销上限为30万元。另外,患者每天治疗费用人均不超过4000元,一些非医保范围内的特殊医疗和服务仍需自费。

记者了解到,该县为了防止制度漏洞,在门诊和住院两方面都作出了比较细致的规定,并利用信息化系统加强管理。门诊方面,康复办为符合条件的户籍人口发放医疗卡,每年由政府向卡里输入100元,患者可以在任何定点医院、药店划卡看病买药。全县凡是能刷卡的单位都实现联网,做到实时监控。

为了防止资金被滥用,神木县卫生局每天派出稽查员到医院进行实时监督,从病人人院、治疗到报销费用各个关卡进行把关。如果医院出现违规现象,卫生局将对其进行处罚,甚至吊销定点资格。

尽管神木“全民免费医疗”至今仍然是个孤本,但在专家看来,神木医改仍然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鉴。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认为,从沭阳和神木以及府谷等案例,应该得出一个结论,即医院应该作为医疗服务的供应方,加大市场化的民营步伐。他认为,卫生部门应该作为医疗的监管者即裁判,而不是参与管理的运动员和裁判员兼而有之的双重身份。

分析思考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一直是改革的深水区,医疗资源的市场化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。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,是否为中国医改提供了一个范本?神木医改经验是否能够推广至全国?所谓“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’%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,免费也是有代价的。监管成本大幅上升,实际上是一种浪费,因而神木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免费医疗。

人们总是喜欢免费的东西,但历史警钟几次敲响,经济学基本原理也告诉我们,“免费机制”实际上成本是非常高的。医疗改革的方向,不应当是免费提供医疗资源,而是增加供给,让市场提供多样化、低价格的医疗服务。免费体制的负面影响非常多:一是医疗资源的同质化,甚至是同低质化。因为免费体制下,质量好的产品不能得到高价格,于是市场上就充斥了同质、低质的产品;二是财政收入可持续性问题。当前许多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、城市转型问题,可以想象神木县今后也要面临这个棘手问题,到那时全民免费医疗的财政来源可能是个大问题。推广全民免费项目,需三思而后行。

资料来源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  • 《全面深化改革案例100深度解读》
  • 吕天玲:《神木医改:样本?孤本?》,《民生周刊》2012年第45—46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