集成改革的江阴样本

来自公文素材库
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

以解放思想大讨论为契机,江阴以系统化思维,把徐霞客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“盆景”变成县级集成改革的“风景”,形成县级集成改革“江阴样本”、县域治理体系“江阴标准”,为全省、全国基层治理现代化当先锋、探新路。[1]


“放管服”改革跑出“江阴速度”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2018年9月底,总投资200亿元的联动天翼新能源产业基地在江阴开工。董事长阎紫电在开工仪式上连连感慨:“从签约到开工,只用了短短4个多月,‘江阴速度’令人赞叹!”

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,是江阴集成改革的“先手棋”。在全新组建的江阴政务服务中心,之前分散在各个部门的审批权力事项,如今都被装进这里集中审批;以往企业、群众“办一件事进多家门”的繁琐,变为“进一个门办多件事”的便捷。江阴市行政审批局局长魏峰介绍,集成改革开展以来,江阴全面推行“网上办、集中批、联合审、区域评、代办制、不见面”,在全省率先开启企业注册开业2个工作日内、不动产登记4个工作日内、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40个工作日内完成的“2440”审批服务江阴速度,90%以上行政审批事项实现最多“见一次面”办结。

作为改革开放的领跑者和探索者,40年来,江阴率先发展乡镇企业,大胆探索资本经营,也较早遇到政府市场边界不清、行政效率不高等先发地区面临的发展难题。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带动革故鼎新,江阴从县域治理矛盾最突出、改革呼声最高、人民需求最迫切的问题入手,先行先试、集中攻坚、重点突破,大力推进集中审批、综合执法、网格治理、便捷服务,打造出以“大清单、大平台、大执法、大网格、大监管、大数据”为标志的行政管理体制新格局。

政务服务效率高,企业发展劲头强。今年1-9月,江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64.93亿元,同比增长7.4%;实现规上工业产值4407.75亿元,增长15.8%;市场主体总数突破17万户;有10家企业入围“中国企业500强”、17家企业跻身“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”、5家企业名列“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”,领跑全国、全省同类城市。在首届“中国营商环境百强区县”评比中,江阴名列县级城市第一。

社会事业发展聚焦“幸福江阴”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江阴市民周英去年身患大病,一年多里入院治疗9次,累计产生医疗费用66万元。今年,周英通过基本医保报销31.5万元,“福村宝”又补助6.9万元,大大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。

福村宝”是江阴在全国首创的村级医疗互助模式,以“村民出一点、村集体赞助一点、社会资助一点”的方式募集救助资金,目前覆盖江阴全市206个村,年度补助资金达1.45亿元,覆盖人群92.5万人,8.1万人次从中受益。全国有1070个村复制运用江阴“福村宝”村级医疗互助模式,覆盖人群超过400万。

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江阴将此前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民生服务内容“集成”到一起,破解多头管理、条块分割、信息不畅等问题,开创基层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。

江阴市社会救助中心把教育、民政、人社等20多个部门的救助职能和救助政策整合到一起,由中心统一受理转办,以“菜单”形式向困难群众提供医疗救助、大病救助等43项救助内容,为城乡困难群众织就一张“保护网”。

融行政、公共、公益、便民、咨询“五位一体”的“最江阴”服务平台,大力破解便民服务集成之难,为全市百姓提供24小时在线智慧生活服务,全面构建起温馨周到的生活服务新体系。

“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,各级各部门冲破旧有观念、摆脱路径依赖,积极谋划造福于民的‘幸福工程’。”江阴市副市长仲剑介绍,未来1-2年,江阴将推动幼有善育、病有良医、老有颐养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,初步构建公平均衡、普惠多元的社会事业发展体制,基本建成高质量、现代化、人民满意的公共服务体系,力争使江阴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最高的县市之一。

绿色发展勾勒“美丽江阴”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近日,位于江阴周庄镇的环保监控“神器”引来众多好奇目光。这套废气治理设施运行监控平台,可实时监控企业环保设备运行情况,一旦设备出现异常,平台就出现红色警告,并通过微信同步推送给企业负责人及环保巡查员,督促企业及时自查,确保排放达标。该平台一上线,立刻成为监督企业环保设备运行情况的全天候“哨兵”,在江阴全市迅速推广。

江阴以实体经济强闻名,企业众多、产业发达,但随之而来的环境资源承载力趋于饱和、党政同责难落地、环保基础能力弱、环境质量水平差、环境信访居高不下等挑战也日趋严峻。

今年以来,江阴依托集成改革基础,出台《江阴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》。《方案》打破思维定势,实现预防监测“源头全覆盖”、日常监管“24小时全天候”、污染治理“综合全手段”。江阴通过天网工程、环保管家、排污证改革、预警黑名单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建设和监管创新,制定涵盖水、气、固废的“监测、管理、治理”一体化解决方案,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更高质量、更高层次发展。

绿色转型发展,既是江阴稳固“中国制造业第一县”地位的“良方”,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必然要求。江阴市有关负责人介绍,以集成改革为统筹,江阴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提升,通过关停“散乱污”企业,淘汰落后产能,推进纺织、冶金等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,推动“江阴制造”向“江阴智造”转变。同时,江阴集中力量培育壮大新材料、新能源、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打造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共生共荣的新时代美丽画卷。

启示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让“1+1>2”成为现实

郡县治则天下安。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,江阴不断健全完善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、沉底到边的基层治理体系、精准有力的社会救助体系、温馨周到的生活服务体系,形成县级集成改革“江阴样本”,为如何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可借鉴、可复制的宝贵经验。

现在很多部门都有救助职能和政策,但由于各管一块常导致信息不畅,甚至出现群众有困难却不知道找谁救助的尴尬。同样,不少政府部门建有自己的便民服务平台,但有的“只有平台并无服务”,只是勉强凑个数,不仅浪费人财物,也让群众眼花缭乱,不知道打哪个服务电话才好。

要解决这些问题,必须解放思想大力推进集成改革,在新机制、新路径、新技术上寻找“集成”之法、创新之道,比如打破壁垒建设部门数据共享,比如在平台整合时部分引入市场化运作,而不是仅限于合并同类项、做做简单的加法。这样,才能把“1+1>2”变成现实,从而以更有效率的社会治理实现社会良治,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。(周静文)

资料来源[编辑 | 编辑源代码]

新华报业网-新华日报 2018-12-03